1 研究方向
学科拥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点1个,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聚焦海洋水利和节水农业,形成了港口海岸防护与人工岛礁建设、海岸海洋工程环境安全与保障、滨海湿地水利工程与环境保护、农业水文过程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等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在渤海跨海通道工程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绿色”海岸防护研究及工程实践、滨海生态农业水利技术创新与设备研发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拥有一批水利工程领域重大科技成果,部分成果在山东半岛海滩防护与修复、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黄淮海平原农田水资源高效利用获得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2 学科团队
目前学科团队成员60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5人,45岁以下35人,主持国家基金项目37人,学科专业成员结构较为合理。学科现有国家级人才6人、省级人才10人,先后培育了蓝黄两区滨海资源与环境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以及港口海岸绿色工程、河口海岸动力地貌与环境、陆地水循环与水安全等5个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3 学科平台
学科拥有省滨海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省环渤海海洋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省滨海耐盐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等省部级研究平台,以及省海洋监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烟台市滨海生态水文过程重点实验室,学科建有大型波流水槽、多功能港池和循环水槽等室内试验平台,建有小流域水文观测试验场。
4 人才培养
本学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富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水利工程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本科专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在校生人数为320人,本科生培养质量逐年提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就业率达到98%,其中考研升学率达到30%。研究生培养质量优良,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100%,就业率99.6%。研究生“十三五”期间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CSSCI、CSCD等期刊论文26篇;授权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成果20余件。
5 科研创新
“十三五”以来,本学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课题)2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和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大项目3项,主持国家科学基金项目37项,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以及一批重大横向科研项目,研究经费总额达6000余万元。先后首位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并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60余件。
6 社会服务
本学科紧紧围绕跨海工程重大理论、技术及其区域环境效应开展持续攻关,提出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规划与咨询报告,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部分成果被《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等采纳。针对黄淮海平原水资源分布不均、农业生产力起伏不定、粮食安全保障不力的问题,本学科对水气耦合滴灌等新型滴灌技术与装备开展了系统研发,在黄淮海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
7 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学科柔性引进了2位外籍院士,其中JeffreyJ.McDonnell教授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AGU会士、AGU水文专业委员会的主席。Jeffrey教授依托鲁东大学院士大讲堂等活动,开展系列学术报告交流,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基础科研能力提升与高端科研领域攻关的指导与培训,拓宽了师生的国际化视野。为了加强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特色学科方向的建设,积极加强与澳大利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交流合作,双方已经组织了2次海洋工程方面的国际会议,邀请澳方相关专家到鲁东大学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